急救保障 培训先行
急救保障 培训先行
2016年11月26日下午4点左右,在南温泉游泳池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名5岁大男童溺水,偶遇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医生苏泓洁、周敏在不到50米的温泉里游泳,他们与两名现场游玩的护士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了现场抢救,及时、正确地实施了心肺复苏,最终小孩呼吸心跳恢复,成功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这件事在报纸、网络、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给这几位医务人员点赞,感谢他们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生命。同时,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如果现场没有急救医生怎么办?120救护车没有及时赶到又该怎么办?
资料显示:80%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其中又以心脏猝死居多,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约有一半人能被救活;如果在4~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CPR),约10%的人可被救活;超过10分钟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
由此可见,挽救生命,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事,意外伤害随时随地、每分每秒都有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这里有一份2016年初媒体调查的资料:在急救公众培训方面,美国心脏协会从1966年就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培训了约7000万“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普及率接近30%。瑞典大规模的公众培训开始于1983年,培训的基础是美国心脏协会的复苏指南,到目前为止,有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澳大利亚把对志愿者进行的急救培训作为急救中心的培训任务,目前有50%的公众接受过急救培训,日本的学生中急救培训普及率更是高达92%。而香港、新加坡等地,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率也达到了20%左右。
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虽然也在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公众急救培训方面,一方面,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仍然不足,绝大部分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另一方面,急救培训的方法需要标准化,目前承担急救培训的多为各地的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对象和培训资质认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最主要的是,大多数群众对急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让他们主动走进培训机构,学习这一救命的技能!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日渐重视急救技能的普及,并陆续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提案和建议。2016年《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中,明确提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组织人员参加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训,中小学校应当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杭州的急救管理条例也规定,如救助者经过专业急救培训,持有急救证书,那么他的权益将受到保护。这些条例都是鼓励非医疗专业的公众,在第一现场出手急救,从敢救人到会救人。
在重庆,我们做了一些调查,根据重庆急诊医学培训中心近几年的培训数据显示,公众培训人数较之前略有上升,但在每年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依然是个位数。主动联系参加培训的,多为学校、外资企业等,像商场、酒店、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单位,培训数据反而不太理想,需要引起重视。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尽早实施心脏按压和除颤,均能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它有效地说明了心肺复苏术在公众普及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AED在公共场合普及的必要。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AED已成为与消防设施同样重要的公共安全设施。美国的许多州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所有学校和运动竞技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从2010年10月份以来,英国政府在机场、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了1万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台湾地区,每10万人约有17.4台除颤器。我国许多城市,在机场等公众场合,也安装了AED便于急救,当然,目前的普及率肯定远远不够。但我们相信,当全民急救普及率持续提高,当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公众来说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将会有更多猝不及防的生命悲剧得到及时阻止。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和谐的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