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重实践 建新功】我院肿瘤血液科确诊我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23-06-08

       近日,我院肿瘤血液科收治了一例“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医生在为患者查体时发现患者左下腹部皮肤有蜱虫附着。

       经了解,这位患者长期在我市石柱县山区务农,家中养有牛、鸡等牲畜,蜱虫可能是在与牛等牲畜接触过程中附着到患者皮肤。随后经科室讨论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初步检查结果,将诊断重点聚焦在与蜱虫叮咬相关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这一疾病。

       在我院感控科和检验科的帮助和协调下,对该患者进行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病原学检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据悉,这是我市确诊的首例本地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在医院的高度重视及指导下,我院已经对该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为患者制定全面的诊疗方案。患者症状无加重,血液指标好转。

疾病介绍

什么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的一种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其传播与蜱虫叮咬密切相关。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会引起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主要表现包括发热、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哪些具有传染性?

       被感染的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患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哪些人群易感?

       野外作业者,50岁以上占75%,97%患者为农民,生活在林木覆盖的丘陵地区,发病前曾在田间劳作。

哪些地区及季节高发?

       多发生在植被茂盛的丘陵地带和农村山区。发病的主要高峰期是5~7月,9月是次高峰期。

传播方式有哪些?

       蜱虫叮咬,蚊、白蛉及牛虻等。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呼吸道传播:气溶胶。

被感染后有些什么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感染后主要表现有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该怎么预防?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与蜱虫密切相关,5~10月的夏季是蜱虫叮咬的高发季节,也是布尼亚病毒的好发时间,预防应尽量避免蜱虫叮咬。

       在春、夏季节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如一定要进入此类区域,应穿长袖衣服,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塞进袜子里,着浅色、光滑衣服。即将迎来暑假,家长尤其要提醒孩子,不要到荒草地、灌木丛嬉戏。家中宠物也要注意,遛宠物时尽量避免去植被茂盛的地方。

       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不要自行拿取。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应尽早至正规医院就诊。